津媒:2021中国足球在骂声中起步,更名产生巨大负面效应
作者:姚凡文章来源:五星体育直播发布日期:2021-01-03 16:48:09
01月03日讯 天津媒体《天津日报》撰文称。
2021年中国足球在骂声中起步。
某些俱乐部所更换的中性名称让球迷们难以理解、难以接受。
从而产生了巨大负面效应。
相关文章写道。
元旦那天。
中国足协官方微博发布的新年祝词。
属于“常规操作”。同样是常规操作的还有──这条微博关闭了评论区。为什么?翻看截至昨晚的近三百条转发点评。
就能清晰地知晓缘由──因为“骂声一片”。应景、正能量的新年祝词。
依然挡不住各种抨击包括谩骂。骂。
早已成了很大一部分球迷面对中国足球的常态表达。
关闭评论区。
无非是想不要让各种各样的骂。
那么直接地在祝词下面呈现出来吧。不过前瞻2021年。
中国足球难免仍然在骂声中起步。
再有不到十天。
天津泰达队就将结束假期、进入冬训。
正式迈进2021新赛季。特殊的2020赛季过后。
紧跟着中国足协强硬的“中性名”要求。
注定了这段时间。
天津球迷的注意力。
会比较集中在泰达俱乐部、泰达队接下来会叫什么名字的问题上。
假如到最后真的无法坚持保留“泰达”。
那么。
泰达俱乐部之前听取各方意见。
并经过了审批流程后的“新名字”。
赶在元旦假期前。
已经发送给了中国足协。
和其他那些也提交了“更改计划”的俱乐部一样。
都在等待中国足协假期后的沟通或批复。球迷们在好奇新名字是什么?好听吗?实际上此时此刻。
或许大家应该主动调低对这份好奇的心理预期。
因为道理很简单。
将近23年的时间。
早已给不止一代球迷培养起了一个深刻的习惯──这支球队就叫“泰达”。
接下来。
揭晓任何新名字。
恐怕短时间内。
外界都会觉得听起来别扭、叫起来不顺口、心里“硌得慌”。
总之缺乏认同感。
这并不是新名字本身的问题。
俱乐部和球队忽然改了名字。
球迷们不理解、不接受。
产生的负面效应。
这两天在河南建业一纸公告更名为“洛阳龙门”后。
已经显现了出来。在中国足坛坚持了26年零4个月的建业。
瞬间被淹没在“排山倒海”的谩骂声中。
被定义为“河南足球的罪人”。元旦当天。
俱乐部也被愤怒的球迷用“黑白横幅”堵门。
情急之下。
建业俱乐部紧急发声。
不排除再对名称进行调整的可能。看到这一幕一幕。
料想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一定会悲从中来意难平吧?当年建业投身职业足球。
胡葆森还是不到40岁的青年企业家。
如今。
他转眼快65岁了。
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
球队在联赛中起起落落。
建业始终没有放弃。
到底投入了多少亿元人民币?胡葆森心里一定有一个非常精确的数字。
如今。
这一切只换回了“罪人之名”。
恐怕换了谁都同样很难接受。而建业的“遭遇”也证明。
为什么一大批俱乐部在对外告知新名字的问题上。
是如此地小心谨慎。比如。
北京国安俱乐部去年12月31日递交给中国足协的。
并不是更名方案。
而是一份延期申请。
建业更名掀起的“惊涛骇浪”。
再结合他们更名为“洛阳龙门”的实际操作背景。
其实折射出一个非常客观的问题──面对一家中超俱乐部、一支中超球队。
当改名字成为必然的时候。
以“情怀”的名义坚持或许没有错。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出于生存的“刚需”考虑。
到底有没有错?毕竟。
在中国足球目前的大环境下。
俱乐部、球队活下去的根本。
是持续性投入。
过去一些年。
每每泰达队表现得“碌碌无为”。
或者保级形势岌岌可危的时候。
天津球迷总在说。
希望他们“换个活法儿”。
彼时。
所谓的“换”。
除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之外。
明确诉求应该是加大投入拼成绩。近期。
基于中国足协密集出台的政策要求和管理办法。
可能“换个活法儿”。
对中超各俱乐部而言。
都成了必然。
而这种“换”。
是褪去“金元足球”底色之后。
在严格控制投入的基础上。
去拼俱乐部的思维理念、能力水平、整体保障。伴随着投入最大的广州恒大最近在“清洗”一批合同到期的高薪球员;上海上港签约的新外教伊万-莱科。
抛开“公关稿”的润色。
其实只是欧洲二流联赛中的“普通一员”。
各俱乐部在大方向的引导下。
确实都在改变实操策略。
球迷们在焦急等待泰达队的组队动向、人员补充信息。客观地说。
所谓传闻、方向可能一直会有。
但是真正确凿的消息。
却仍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因为泰达俱乐部和球队2020年所经历的。
除了球迷们看到的一切。
还有一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内容。面对2021年。
老生常谈。
他们需要在整体投入、构建等方面有一个更明确和稳定的确认。
接下来才是考量管理运作是不是能真正上水平、球队组成是不是在中超环境下能征惯战“够用了”。祝愿泰达队2021年一切顺畅。
如他们在新年的时候对外所说“尽己之能捍卫天津的荣耀。
为了心中蓝白色的梦想拼尽全力”。
相关搜索
录像分类
英超
西甲
意甲
德甲
法甲
中超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