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非华裔入籍球员将视为普通外援,新签外援也限薪
作者:姚凡文章来源:五星体育直播发布日期:2019-12-24 17:24:47
12月24日讯 今天据《北京青年报》透露。
明年中超新政即将出台。
非华裔入籍球员将被视为普通外援。
无法作为本土球员注册。
不出意外的话。
最终落地的新规将不涉及此前动议中涉及的“国内球员‘转会锁’、u21球员限薪”等限制性内容。不过足协仍将按照去年12月上海联赛总结会公布的有关细则。
通过设定本土球员及外援(新签)个人年薪限额、控制各级俱乐部薪资投入总量来引导俱乐部合理投入。
同时助其减负。新赛季中超联赛外援政策有望按照“同时注册6人、同时报名5人、单场最多上场4人”的标准执行。备受关注的非华裔血统入籍球员将被视同为普通外援。
并在具体注册、上场方面依照普通外援规则。华裔入籍球员被视同为普通本土球员执行相关规则。中国足协为协同俱乐部加强人才流动。
同时完善本土人才培养。
计划打破对u21球员转会人数的限定。此外。
俱乐部与球员之间业已签署的合同将在法律、法规框架下严格受到包括中国足协在内各方的尊重与承认。
联赛新政动议曾引发争议
近日。
中超各俱乐部接到派代表赴京参加本周三联赛工作会议的通知。据圈内知情人士分析。
此次会议与备受关注的新赛季各级职业联赛规则调整有直接关系。
在11月25日上海会议期间。
中国足协曾向与会中超俱乐部高管代表公布了一系列围绕新赛季联赛新政的动议。比如“三级职业联赛本土球员限薪”、“中超球员薪酬达到顶薪标准后不能随意转会”、“超级外援身价不超2500万欧元且不限薪”、“u21本土球员税前年薪不超100万元”、“俱乐部如有u23球员经足协推荐赴海外留洋。
可在联赛中适当减免执行u23球员政策”、“中乙每队只能注册3名30岁以上球员”等。不过。
由于上述内容当时仅限于讨论范畴。
因此与会代表们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对动议内容提出了意见。
甚至为此而展开唇枪舌战。
新政细则本周公布
上海会议后。
围绕联赛新政内容的讨论持续进行。中国足协、各俱乐部及其它有关方面曾多次碰头。
前不久7家中超俱乐部代表还曾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小范围讨论。尽管大家对具体问题有独到见解。
但在追求联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
各方拥有共同利益出发点。
据了解。
和国足选帅一样。
中国足协在此次联赛规则调整工作中扮演了主导地位。尽管具体新政内容还有待最终公布。
但从目前情况来看。
中国足协在联赛新政调整草案修订过程中充分尊重俱乐部态度。
将一些切合实际同时符合逻辑的建议内容吸纳入方案中。
按照惯例。
新赛季国内职业联赛转会窗口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开启。而由于国家队为配合40强赛备战。
亦可能在新帅率领下提前于明年联赛开幕前集中。
再加上新赛季亚冠联赛明年2月就将开踢。
因此留给各俱乐部调整阵容的时间非常有限。
中国足协最晚会在本周内公布具体新政细则。
联赛限薪兼顾个人与整体。
新签外援也限薪
中国足协计划在周三会议上披露具体联赛新政内容。由于在此前讨论过程中。
规则设定的大方向已基本明确。
因此对于大致内容。
各俱乐部其实已有心理准备。比如。
此前公布的动议内容中曾涉及到对各级俱乐部本土球员个人年薪的限额内容。如三级联赛本土球员的年薪最高分别不得超过1000万、600万、300万。由于不同俱乐部经济实力、发展现状及经营策略严格不同。
因此对于具体额度。
各方曾产生异议。不过在“减负、维护联赛健康发展利益”的问题上。
各方的态度一致。
因此对于球员“限薪”。
俱乐部总体是认可的。而为了切实引导联赛理性消费。
中国足协计划严格落实去年上海会议推出的一系列治理措施。
包括控制俱乐部在薪资方面的总投入。
中国足协从去年推出各类俱乐部“投入帽”到今年发起联赛规则修改动议。
其初衷都是为了遏制联赛非理性消费。
为俱乐部减负同时鼓励俱乐部将投入目标转向本土人才培养从而造福中国足球。
因此即将落地的新政内容中不仅涉及个人薪资限额。
还会延续执行有关俱乐部薪资投入的具体限制办法。
如协会会对各级联赛单季薪资总投入设定限额。
在去年12月20日上海举行的2018赛季职业联赛总结会上。
中国足协明确了2019赛季到2021赛季3年的各级职业联赛治理方向和重点目标。
其中俱乐部财务工作是治理的“重中之重”。按照当时形成的决议。
中超每家俱乐部2019至2021年3个赛季的总支出限额为12亿、11亿、9亿。而这3个赛季中超俱乐部薪酬所占俱乐部投入比例分别为65%、60%、55%。
也呈递减趋势。至于中超联赛个人薪酬限额。
去年上海会议也予以明确。
那就是国内球员单季最高(不含奖金)为人民币1000万元。国脚薪酬按比例适当上浮。
据悉。
中国足协计划按相关额度执行球员限薪政策。
也是为了确保政策的严肃性和延续性。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额度均为税前额度。
且包括外援及预备队球员薪资。此外。
俱乐部新签外援也将要按照一定标准限薪。由此不难判断协会在规范联赛消费、为俱乐部减负方面显示出的决心与诚意。
非华裔入籍球员视同为普通外援
在诸多联赛新政中。
外援及入籍球员的内容备受关注。在此之前。
中国足协曾建议按照外援“注4上3”、非华裔入籍球员“注2上1”来执行中超外援及入籍球员规定。不过有俱乐部提出。
职业联赛从自身商业及竞争属性来说。
亦需要保证观赏性和竞争力。此外。
相当一部分俱乐部已经与原有外援签订了周期较长的合同。
一旦外援注册及使用名额进一步缩减。
亦可能因解约等问题导致经济负担的加重。据了解。
目前各方比较认可的方案是新赛季中超各俱乐部全季外援总注册人数最多为6人。
同时报名为5人。
每场比赛上场外援人数最多为4人。而考虑到诸如伤病等因素。
足协不排除在6人的基础上。
允许各俱乐部在二次转会之际补充注册1-2名外援的可能性。
至于入籍球员的规则。
各方经沟通后也大体达成一致。比较可行的方案是。
非华裔入籍球员的注册及上场办法将与普通外援一致。至于每家俱乐部到底安排几名外援或非华裔入籍球员。
只需按照“总额度”来灵活调整。如果这一动议最终成为定案。
那么引进非华裔入籍球员较多的广州恒大俱乐部将受到巨大影响。
毕竟在配合国家队备战的问题上。
恒大无论在主场支持还是在引入入籍球员方面。
都付出过很多。不过从联赛公平竞争来说。
这样的方案却不失为平衡联赛整体竞争利益的尝试。
事实上。
足协之所以同意适当增加外援注册、报名名额还有一个重要背景。
那就是2021年世俱杯将在中国举行。
中超联赛有望产生2支参赛队。
从提升竞争力的角度考虑。
部分俱乐部也有对足量外援助力的客观需求。
u23政策不变 u21转会全面放开
在1个月前的上海会议期间。
中国足协曾抛出有关u21球员限薪100万元的动议。但有俱乐部认为。
此类限薪办法对像朱辰杰这样的年轻国脚不公平。
亦对同龄其他优秀球员的积极性构成打击。据了解相关意见得到了中国足协采纳。
u21球员限薪因此很可能不会被落实。
此前多年以来。
中超俱乐部一直按照每赛季“5(成年普通球员)+3(u21球员球员)”来执行本土球员转会工作。上海会议前就有俱乐部发出“放开u21球员转会限制”的呼声。在国字号球队多年来深受人力资源匮乏困扰的背景下。
打通本土球员特别是年轻球员流动的渠道无疑是改善相关问题的良策之一。
因此中国足协将很可能采纳上述动议。
取消u21球员转会限额。
此外。
为确保u21球员流动的畅通。
中国足协还计划在各级联赛报名中给予优惠政策。举例来说。
如果中超每家俱乐部一线队报名30人(含u21球员)。
那么各俱乐部可以在联赛期间随时从预备队补充征调2名u21球员。
而不必等待二次转会窗口的开启。在u23政策不变的情况下。
此举也丰富了u23球员的储备并增强了年轻球员之间的良性竞争。
相关搜索
录像分类
英超
西甲
意甲
德甲
法甲
中超
其他